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7:49:53  浏览:94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规定的通知
海府办〔2008〕28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十二月一日

海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规定

  为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保障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 《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的通知》(琼卫疾控[2008]65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各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定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卫生安全。

  二、农村集体聚餐的管理坚持部门指导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实行申报备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各区卫生监督部门负责当地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卫生监督指导工作

  三、就餐人数 50 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宴席由举办者或承办厨师提前48小时向本村食品卫生管理人员申报备案。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接到申报后应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必要时应向辖区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申报内容包括举办人、承办厨师基本情况,就餐时间、地点、人数和人员来源、场地卫生条件、菜肴清单等。

  四、对已申报的农村集体聚餐宴席按季节和规模,实行分类管理。就餐人数50人以上 300人以下的,由所在村食品卫生管理人员(乡村医生或村干部)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书面指导和现场指导,签订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就餐人3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由所在镇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卫生监督员或卫生院防保组食品卫生管理员)根据相关要求,进行书面指导和现场指导,签订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就餐人数500人以上的,各区卫生监督机构根据相关要求,指派卫生监督员进行书面指导和现场指导,签订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

  五、申报地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的,禁止举办集体聚餐;申报地邻近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的,限制举办集体聚餐;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人员的家庭,禁止举办或承办家庭宴席。对农村家庭集体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事件,严格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做好调查、报告、处理和控制工作。

  六、宴席举办人应对聚餐人员进行登记,应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聚餐加工和聚餐场所,选用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的乡村厨师举办宴席。承办厨师对举办人应提出卫生菜谱和卫生指导意见。

  七、宴席厨房应设于固定用房内,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排污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用于加工的场所应预先进行环境清扫,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及其孳生条件;因原料清洗、整理、餐具清洗消毒需要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地面平坦、硬化,四周设围护;用于加工的刀、墩、板、桶、盒、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应当按原料、半成品、成品区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八、加强餐具保洁工作,应设有清洗水池和餐具保洁设施等,设施应定期清洗,保持洁净。餐、饮具使用前必须经流动水冲洗洗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食品用产品卫生要求和标准。提倡使用集中式消毒餐饮具。

  九、承办厨师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应经各区卫生监督机构培训,掌握相关食品卫生要求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并取得《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 (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期间,不得从事食品加工工作。

  十、承办厨师应对举办人采购食品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确保食品分类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室内场所;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及原料,发现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使用;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肉类、水产品分类清洗后应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需加热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加工后的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开存放;正确存放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较长时间 (超过2小时)的食品。

  十一、受食物加工保存条件限制,各地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制定菜肴种类,推荐给承办者。农村集体聚餐原则上坚持现做现吃热菜为主,杜绝食用隔夜和存放时间较长的熟制品,不得食用生或半生海水产品,不提倡凉菜食品。

  十二、各区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农村集体聚餐的监督管理,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办法、方案或规范,重点抓好承办厨师的培训,争取做到持证上岗,逐步形成职业化。

  附件:1、海口市农村集体聚餐申报表

  2、海口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卫生管理登记备案表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情】

  2010年9月1日,赵某进入某用人单位从事厨师工作。但用人单位未与赵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且未办理相应的养老保险。2012年1月18日,赵某辞职。2012年2月16日,赵某就两倍工资、经济补偿金问题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12年5月9日作出仲裁裁决书,就两倍工资、经济补偿金两笔款项作出仲裁裁决。2012年5月25日,用人单位不服二倍工资的裁决结果,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不支付赵某的两倍工资。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仲裁裁决中的经济补偿金事项,在用人单位未提异议的前提下,是否仍应纳入人民法院的审理范围。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将经济补偿金事项一并纳入人民法院的审理范围。理由依据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的老的那个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方面发生的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这种观点认为,两倍工资为非终局裁决事项,经济补偿金为终局仲裁事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包含了两倍工资、经济补偿金两笔款项,故该仲裁裁决符合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即便仅起诉要求不支付两倍工资,但经济补偿金这种终局裁决事项也因其他仲裁事项的起诉不产生法律效力,故法院审理时也应将该终局裁决事项一并纳入审理程序,至少须在庭审过程中进行释明。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补偿金作为终局裁决事项,本身就具备“一裁终局”的效力。终局裁决事项与非终局裁决事项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其生效的条件也各不相同。故,即便两种裁决事项同时出现在同一仲裁裁决上,也不能改变自身的生效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区分终局裁决事项与非终局裁决事项的所体现的效率价值越发突凸显,故,终局裁决事项不因非终局裁决事项的起诉而不产生法律效力,符合法律内在的价值追求,人民法院审理非终局裁决事项时无须将终局裁决事项纳入。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一)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14条不能仅从字面含义出发,应当从立法目的和保护劳动者的价值目标出发,通过系统解释的方法来理解和适用。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14条规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当事人不服该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应当理解为,当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同时包含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时,如果当事人同时对两种仲裁裁决事项不服的情况下,应当全部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

  此项规定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司法资源专业审查的作用。如果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仅涉及非终局裁决事项,那么起诉到法院,法院的审查无可厚非;如果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仅涉及终局裁决事项,那么法院自然会充分确保“一裁终局”的效力,仅对仲裁机构在作出该项仲裁裁决时是否存在程序性问题进行审查,这也符合法律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问题上的效率原则;如果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同时涉及非终局性事项和终局裁决事项时,将该包含两种裁决事项的仲裁裁决起诉到法院后,法院在必须审查非终局裁决事项的前提下,可以附带审查终局性事项实质内容,这是法律赋予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的特权,这也是此项规定存在的意义,即利用已经启动国家司法资源,对相关事项作附带审查,利用专业的法律平台,在合法的范围内减少仲裁裁决可能存在的错误。

  本案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作出的仲裁裁决虽然包含了两倍工资、经济补偿金,即终局裁决事项和非终局裁决事项,但用人单位仅就二倍工资这一项非终局裁决事项不服并提起起诉,对经济补偿金这一终局裁决事项并无异议。因此,笔者认为,本案中并不存在将仲裁裁决全部事项按照非终局裁决处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分别列明了终局性和非终局性这两种不同性质仲裁事项生效和救济途径。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书中写明:“如不服本委关于二倍工资裁决,应自本裁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本裁决即具有法律效力。关于经济补偿金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发出之日即具有法律效力。申请人对关于经济补偿金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仲裁裁决对每类裁决事项的生效和救济问题的分别列明,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已经明确告知当事人对不同种类的裁决事项应通过不同途径,如果对某类裁决事项不服,应该就该裁决事项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是二倍工资问题按照二倍工资要求起诉,是经济补偿金问题就按照经济补偿金要求起诉。这也间接赋予当事人选择的权利,可就自己不服的裁决事项单独提起诉讼。如果按照中级法院对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的理解,那无论当事人就仲裁裁决起诉提出何种诉讼请求,都必须把仲裁裁决的所有裁决事项统统审理,那试问,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中对裁决事项时效时间和救济途径列明,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人民法院如果必须审理当事人并未诉请的诉讼请求,岂不是司法机关主动扩大审理范围,与司法权力“不告不理”的原则背道而驰。加之,本案用人单位只请求判决不支付二倍工资,在用人单位接受劳动者提出的经济补偿金请求,双方对经济补偿金这一终局性裁定也并无争议的情况下,有什么理由足以让我们去打破终局裁决事项的“一裁终局”效力,而必须让它随同非终局性裁定一并纳入人民法院的审查范围呢?

  综上,笔者认为,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的理解和适用有着特定的适用空间,不能一概而论。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的程序在司法实践已形成一种不准确的思维定式,即仲裁裁决一经起诉即不发生效力。在终局性与非终局性事项分别列明的今天,必须打破思维定式,用最基本的法律精神去理解和适用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十四条的规定。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规定》等12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
 (第66号)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规定〉等12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已经2001年4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8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宗璋
                         
二00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规定》等12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为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市人民政府决定废止《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规定》等12件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废止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题目如下:


  一、《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若干规定》(1991年6月2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二、《哈尔滨市科学技术成果二次开发的若干规定》(1991年10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


  三、《哈尔滨市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总工程师职责暂行规定》(1991年10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9号);


  四、《哈尔滨市鼓励国营大中型企业带动城乡集体企业发展的规定》(1992年7月1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8号);


  五、《哈尔滨市增加用电若干问题的规定》(1988年9月1日哈政发法字〔1988〕28号);


  六、《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规定》(1993年3月31日哈政发法字〔1993〕1号);


  七、《哈尔滨市城市社会事业设施增容费收取办法》(1994年5月9日哈政发法字〔1994〕3号);


  八、《哈尔滨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1997年1月18日哈政发法字〔1997〕1号);


  九、《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体改委关于下一步深化改革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的意见的通知》(1990年3月19日哈政发〔1990〕5号);


  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1990〕38号文件精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1990年12月17日哈政发〔1990〕43号);


  十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黑政发〔1991〕27号文件的通知》(1991年4月6日哈政发〔1991〕16号);


  十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支持企业安置下岗待工人员贷款贴息管理办法的通知》(1997年1月8日哈政发 〔1997〕1号)。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